导语
10 月 9 日,币安将 GoPlus(GPS)从观察区(Monitoring Tag)名单中移除;同一批次里,WAN 被新增为观察标签,MBL 与 GPS 脱帽,BERA、BIO、ZK、ZRO 取消 Seed 标签。就“流程更新”本身而言,这是一条普通的风控公告;但在币安的标签体系里,“移除观察”是一个罕见动作,它意味着项目在一系列可量化指标上的再达标:团队与开发质量、流动性与交易量、网络/合约稳定性、公开沟通与合规透明度等。
1) 先把机制讲透:观察区是什么? “脱帽”改变了什么?
币安的Monitoring Tag用于标识“相对高风险/高波动”的代币,平台会定期复核,未达标准的资产存在被下架的可能。与早期“创新区”不同,被打上 Monitoring/Seed 标签的资产,用户需每 90 天通过风险测验才能继续交易——这直接降低了自然成交与可见度;相反,脱帽则意味着去除了这道额外“闸门”。因此,从机制上讲,移除标签会改善合规用户的可达性与交易摩擦。
从历史节奏看,币安的标签更新新增多于移除:例如 2024 年初一次性将十余个资产纳入观察,2025 年 7 月又新增 BAKE、IDEX、SLF;而像本次这样同时移除两个观察标签(GPS、MBL)的更新并不常见。这也解释了为何“移除观察”在业内被视为“罕见信号”。
2) 为什么 GoPlus 能“脱帽”?
(a)制度信任先落地:MiCAR 白皮书注册,合规披露“可验证”
9 月底,GoPlus 公告其白皮书已在欧盟 MiCAR 框架下完成注册。MiCAR 是首个覆盖欧盟范围的加密资产综合监管规则,注册并非监管背书,但意味着披露文件的完整性与格式达标,并进入官方登记体系——这是制度层面的透明度,直接对应币安复核清单中的“合规与公开沟通”。GoPlus 同时在官网披露了 MiCAR 要求下的风险提示与合规声明条目,进一步降低了“信息不对称”。对于一家提供安全基础设施的项目而言,这一步实际上把“安全”从技术叙事,扩展到了“可追溯的合规样本”。
(b)“被真实使用”的证明:从工具到基础设施的位移
过去两年,GoPlus 的安全 API 被主流应用嵌入实际流程:DEXTools 引入 Token Security API 用于打分与风险提醒;“Awesome GoPlus Security”展示其在 GeckoTerminal、CoinMarketCap、SafePal、Opera 等平台的多场景集成。这类嵌入不是“Logo 互换”,而是把风险数据放进用户关键路径,等价于把“安全检查”变成默认交互的一部分。对交易所风控而言,“真实被调用且影响用户决策”是比喊口号更硬的信号。
(c)覆盖与调用规模,指向“稳定可用性”
GoPlus 的技术文档与白皮书披露了跨链覆盖与调用侧的量化指标:自 2022 年以来日均 API 调用上升至 3,000 万级,安全覆盖扩展至 30+ 区块链;累计保护 1,200 万+ 钱包,识别 80 万+ 恶意资产。这类“持续输出 + 被依赖”的曲线,与“短期拉新/情绪驱动”的增长在统计特征上完全不同,更接近交易所复核清单中的“开发活跃度、网络稳定性与公共沟通”。换言之,GoPlus 提供的是“可复盘的服务轨迹”,而不是一次性集成新闻。
(d)赛道的结构性顺风:安全需求回到前台
宏观层面,安全支出正在被“事件”推着上升。Chainalysis 统计显示:2024 年因攻击被盗资金约 22 亿美元;2025 年上半年,被盗资金已超 21.7 亿美元,主要由 Bybit 约 15 亿美元事件拉动。单次事件体量与频度的抬升,使“交易前安全检查、地址画像、合约检测”从“加分项”变成“必要项”。对交易所而言,在此周期里把“能实质降低用户风险”的协议从灰名单中恢复,是合逻辑的风控动作。
综合上述四点:制度透明(MiCAR)+ 生态嵌入(可被验证的真实使用)+ 可持续服务曲线(调用/覆盖)+ 安全需求抬升(宏观),共同构成了“脱帽的必要与充分条件”。这不是单一新闻的偶然性,而是一条闭环的原因链。
3) 横向对比:为何说这次“移除观察”稀缺而具信号含义?
历史上,币安的标签更新更常见的是“新增观察”(风险提示前置),而移除通常发生在多个维度同时改善之时:合规披露、生态调用、团队持续沟通、网络/合约稳定性等。2024 年初、2025 年中两轮“集中新增”可作参照;而 2025 年 10 月这次“GPS、MBL 同时脱帽”,与同批“WAN 新增观察、ZK/ZRO/BERA/BIO 取消 Seed”并列,表明平台在“压风险”与“释放通过复核的项目”之间寻找平衡——不是简单收紧,而是有条件放宽。这恰恰体现了风控模型从“情绪/流动性导向”转向“治理/可验证导向”的演化。
4) 对 GoPlus 与二级市场各方,分别意味什么?
-
对 GoPlus:消除“交易准入附加摩擦”(免测验门槛),同时在“合规可追溯 + 真实使用”两条线上建立了可复制的增长叙事。这比短期换手更重要,因为它把估值锚点从“情绪/题材”转向“服务被调用与合规延展”。
-
对交易所与做市/量化:标签移除降低了“平台自带风险提示”的负面权重,部分风控模型中的“排除监控标签资产”条件不再适用;这不意味着立刻提升估值,但意味着流动性提供与资金策略的可选集扩大(风险警示消退→可配置空间上升)。这一点在多次“新增观察导致价格回撤”的既往样本里已被验证。
-
对行业:MiCAR 的白皮书注册,叠加交易所的风控复核通过,为“安全基础设施”提供了跨市场的统一语言:一套是监管可读的披露与责任边界,一套是业务可读的 API 与调用曲线。这种“双语能力”,是下一阶段安全类项目能否进入主流资金框架的关键。
5) 风险提示与后续观察点
这次“脱帽”并不等于长期免疫。币安的公告写得很清楚:项目会被“定期复审”,一旦在团队承诺、开发活跃、交易与网络稳定、公开沟通等方面掉线,标签仍可能回归。因此,值得持续跟踪的是真正“能穿库”的指标:
(i)MiCAR 后续配套(例如续报更新、成员国落地配合);
(ii)API 调用的留存与扩张(是否新增关键入口、是否渗透到默认交互层);
(iii)跨链覆盖与模型有效性(误报/漏报与攻防样本库更新);
(iv)与主流钱包/聚合器的深度绑定度(是否成为默认安全层)。
这些都与币安复核清单的核心指标一一对应。
结语
GoPlus 的“移除观察”不是运气。把它拆开看,是制度透明(MiCAR)与生态嵌入(真实调用)两条曲线在 2025 年 9–10 月的交汇;把它放回行业周期看,则是安全需求抬升与**交易所风控从“流量逻辑”转向“治理逻辑”的一次对齐。
在一个仍然追逐叙事的市场里,这种“被验证的可持续性”,就是新一轮信任的起点。
资料与出处(核心引用)
-
币安公告:将 WAN 纳入观察、移除 GPS/MBL 观察、移除 BERA/BIO/ZK/ZRO Seed 标签(2025-10-09);并列明复核指标与测验要求。
-
币安学院:Monitoring/Seed 标签的定义与风险含义。
-
GoPlus 合规:MiCAR 白皮书注册新闻稿与官网披露。
-
GoPlus 生态:DEXTools 集成、Awesome GoPlus Security 集成展示。
-
GoPlus 规模:白皮书/技术页披露的覆盖、调用与保护指标。
- 安全大势:2024 全年被盗额约 22 亿美元;2025 上半年已达 21.7 亿美元。
